高通量多肽合成儀憑借并行合成能力,顯著提升了多肽庫構建效率,但其復雜的流路系統、多通道閥組和精密控制系統也帶來了較高的維護要求。及時識別并處理常見故障,是保障實驗連續性和數據可靠性的關鍵。
一、典型故障及排查方法
試劑輸送異常(漏液/不出液):多因管路老化、接頭松動或過濾器堵塞所致。應檢查PEEK管是否龜裂,更換0.2μm入口濾芯,并確認泵壓是否正常(通常5–15 psi)。
氨基酸偶聯效率下降:可能源于活化劑失效、樹脂溶脹不足或氮氣保護中斷。建議使用新鮮配制的HBTU/DIPEA溶液,并確保反應柱充分預溶脹30分鐘以上。
多通道間結果不一致:常見于分配閥污染或校準偏移。執行“通道均衡測試”,用染料溶液驗證各孔流量一致性,必要時清洗分配轉子或重新校準。
軟件通信中斷或報錯:檢查USB/以太網連接,更新驅動程序;部分品牌需定期清理緩存日志以防系統卡頓。

二、日常維護建議
每次運行后執行“全系統沖洗”程序,用DMF→DCM→異丙醇梯度清洗流路;
每周檢查廢液瓶液位及密封性,防止倒吸;
每月更換進樣針密封圈和蠕動泵管;
每季度對機械臂定位精度進行校驗,避免加樣偏移。
三、預防性措施
使用高純度(≥99%)氨基酸與無水溶劑,避免雜質沉積;建立耗材更換記錄表;在濕度>60%環境中運行時,建議加裝干燥氮氣吹掃系統以防Fmoc基團水解。
通過規范操作與主動維護,可大幅降低高通量多肽合成儀的故障率,確保高通量篩選數據的重復性與可信度。